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

考生家長看李家同教授所說「爾虞我詐的升學制度」




身為今年考生家長,讀過李家同教授「爾虞我詐的升學制度」一文,真格是感慨萬千。我兒讀了一年工科,不能忘情於本來志趣,決心重考醫學院。醫牙科系熱門,即使加上公費和軍校體系的國防醫,不到70級分則機會甚微(繁星除外)。因此這個小學群可以視為全體聯招的縮影,一樣有前中後段班之分,李教授所提的現象,幾乎都看得到。

從一月中旬學測,到上禮拜放榜,歷時近四個月之久。先拿到學測成績,掂掂自己份量,謹慎選擇六個志願,等待第一階段放榜。一階通過的科系,要準備審查資料,選擇面試、筆試或術科時段。經過一番南征北討,統統考完,再等待二階放榜。若有正取或備取,又要填一次志願,經過統一分發,才能確定錄取。

學測成績出爐後的第一道門檻,要看是否通過目標科系的檢定標準,所謂五標。這是相對單純的部份,過與不過,一翻兩瞪眼。儘管如此,仍有令人扼腕的狀況。我兒前年學測,國文考得不理想,只得12級分,原始分數差0.2便多一級分。當年度國文五標又特別詭異,頂標、前標都是13,我兒差0.2分,便與醫牙科系絕緣。以級分模糊分數差距固然有其意義,在某些特殊情況,依舊令人吐血。不過畢竟規則明確,考不到那個分數,差0.2分也只能認了。

一階六個志願實在不多,不能不小心選擇。儘管當局鼓勵考生憑自己興趣填寫,但不參考過去排名和分數,太過夢幻的話,極可能成為一場泡影,全數摃龜。醫牙科系尤其如此。各校差異有限,考生多半依據名氣聲望決定志願順序,大體是公立>私立、自費>公費,少數會根據地理位置,也就是離家遠近排序。以我兒為例,當然也想上公立學校,但往年都是74, 75級分佔滿,73級分希望不大,只能填一個志願當做夢幻,多了太過奢侈。後來一階放榜當然沒上。

由於名額有限,75級分未必能上台大,74級分也未必能上公立學校,所謂人人有機會、個個沒把握,絕大多數考生都會多填、甚至填滿六個志願,但最後只會錄取一個科系,較高級分所佔據的正、備取名額,也就是所謂備胎,便大量釋放出來。倘若個別科系備取得不夠,就有可能備到底還招不滿,造成缺額。當然,對學校、考生雙方,都還有指考做為最後補救機會。然而姑且不說再一次考試算是重新洗牌,學測一階二階重重關卡,耗費大量時間精力,結果理想科系有大量缺額卻進不去,只能望而興嘆,真正情何以堪。

莫說有指考便無所謂,試舉幾個例子便知一二。今年度全體醫牙科系,僅有台大醫無備取零缺額。公立僅次於台大的陽明醫,A組35個名額,備取到33。私立名額最多的台北醫錄取80人,備取到136。缺額最多的高雄醫,應錄取76人,備到底139,尚有36名空缺。由這幾個數字,不難窺見沖刷之慘烈。會造成這種現象,原因當然很多,包括個別科系門檻太高、備取太少等。但主要癥結還是大家都要留備胎以求心安,一個人最多留下五個缺額,累積起來就如洪水傾瀉而下。

學校方面當然會有對策,其中最有可能便是李教授提到的「爾虞我詐」,發現學生成績太高,反而覺得他有意把自己科系當備胎,直接打入備取或根本不錄取。以考生家長身份說這話,可能覺得太主觀。但若你去研究所謂交叉查榜資料,不難發現一些有趣端倪,應該會有自己的判斷。

說到「交叉查榜」,因為大考中心鼓勵學生依興趣填志願,不肯提供詳細數據,因此坊間有幾個網站(猜想來自補教業者)整理榜單資料,反映各科系、考生分佈狀況,一年比一年詳細。原本聽說面試主考官應該不知道考生的級分志願等資料,但這些網站一覽無遺,而且我查得到,相信主考官也都查得到。因此前述「爾虞我詐」情狀,是完全可以實現的。就算沒有這些網站,說起來不過是資料蒐集比對的功夫,只要有心、花下時間精力,終究不難。所以反向思考,到底大考中心把這些資料藏著匿著,所為何來?

一階填志願還有兩道門檻。「篩選倍率」雖說按學科成績過濾,實際則要看報名人數多寡。我兒只有國文少兩級分,偏偏醫學系大都篩選國文,只差倍率高低而已。做老爸的本來抱一線希望:高雄醫一篩國文七倍,心想該不會有76x7=532人,排在他前面吧?結果莫非定律發威,硬是被擋在門外。因為今年高雄醫面試日期只衝台大,有志醫科的,大概都會想來試手氣。猜想總級分相同或較低、但國文較高的考生,在第一篩把他擠掉,到了後面卻被其他關卡刷下。事實上除了中山醫,國文都要14級分,但總級分73,多數私立醫學系都有機會錄取。我說以結果論,頭過身就過(如高雄醫備到底缺額36(註));無奈頭太大,只能怨嘆。

另一道門檻無關成績,卻至為重要,即面試(包括筆試或術科)時段。許多醫牙科系集中在四月7~9日,猜想是刻意為之。填志願時要小心避開衝堂,免得好不容易一階過關卻無法應考,只能忍痛放棄。儘管有些科系時間彈性,如台北醫分三天六個時段,中國牙同一天有四個時段,但需要報名繳費後上網登記,搶不到就哭哭了。我兒原本報六個志願,擬妥一份作戰計劃,萬一六間全上,要如何搭捷運、高鐵或專車衝鋒接送。不知幸與不幸,醫科全數摃龜,只剩北中高三個牙科,搶時段手腳夠快,日期錯開,總算不再有遺憾。搶輸時段萬一卡堂,最糟狀況只能放棄;就算同一天上下午趕場,也要看路程遠近,趕不上同樣GG。這也是蠻磨人的。

更別提路程遠,得住宿或搭高鐵來回,開銷著實不小。像高雄牙面試、術科分兩天,不住一晚都不成,只能當做小旅行。這趟光交通住宿就將近七千,還是早鳥票哩。有些學校進京趕考是有補助的,但僅限低收入戶,一般小康之家沒這福份,場次多了也吃不消。只能安慰自己,兒子有本事考這麼好,做老爸的無論如何都要支持到底啦。

好在忙活幾個月下來,結局雖非最佳,卻也夠滿意。只不過做為家長,相信很多人都難免有同樣疑問:有必要搞得這麼複雜嗎?特別討厭的是:年年改呀!明年換女兒上陣,據說又是一套新規矩;雖說大同小異,但該費的工似乎都沒省,到時候搞不好又要全台奔走。難怪有些人要懷念當年聯考了。


註:本文主要討論考生觀點,若以學校觀點,今年高雄醫是個好例子。我不曉得醫牙雙雙備破,是否在校方預料之中;但學校同樣要耗費大量人力應付各個關卡,應該不會故意不招滿,把名額留到指考,猜想失算可能性較高。高雄醫牙面試日期刻意和其他學校錯開,原意應該是讓多一點考生有機會南下應試,不料吸引爆量人潮,包括級分較高可進公立學校的考生。這些考生一階擠掉原本有機會面試且真正有意願就讀的人,最後卻終究跑去別家,留下二階大量缺額。校方雖在二階榜單下了不少功夫,鏟除佔茅坑之輩(看起來斧鑿斑斑奸笑),卻依舊勢不可擋。這種結果學校、考生應該都不樂見,沒人有惡意,卻為「爾虞我詐」做了鮮活註腳。

 


原發表於Jeff & Jill的窩,2017/05/14 15:27:27


《以下答客問,來自聯網,僅作者回覆,不含訪客留言》

對呀!就算出門在外,也要冒著被拖下飛機的風險趕回診間,遠不及咱們一般人瀟灑。

華人圈文憑主義盛行,功名觀念根深柢固。學士後醫學系在台灣不成氣候,一部分原因是一般民眾認為它不夠正統,是大學考不上醫科的人念的。曾聽一位醫師告誡:進了醫學院,就要把學測、指考的輝煌戰績忘掉,一切從頭開始;考試成績未必代表你將來會是個好醫師。










《以下留言與回覆,來自 聯網

01. 安歐門  2017/05/15 09:52

天啊!我光看此文就已經頭昏腦脹,台灣人想進醫學院的瘋狂,大概是世界第一。

我認為醫學院應該如同先進國家全部排在學士後,學生較為成熟,能夠認定他們真的想學醫。醫生是個特殊行業,非常辛苦,若只為了賺錢,千萬別當,其他大賺錢途徑多得是。我的高中同學當了醫生,中年後非常後悔,開個診所關在小房間一輩子,實在不是生性活潑的他所能忍受,所以他很不快樂(羨慕其他同學周遊世界)。怪不得俗話說「先生娘最好」,不是「先生」。


格主於 2017/05/16 08:40回覆

對呀!就算出門在外,也要冒著被拖下飛機的風險趕回診間,遠不及咱們一般人瀟灑。

華人圈文憑主義盛行,功名觀念根深柢固。學士後醫學系在台灣不成氣候,一部分原因是一般民眾認為它不夠正統,是大學考不上醫科的人念的。曾聽一位醫師告誡:進了醫學院,就要把學測、指考的輝煌戰績忘掉,一切從頭開始;考試成績未必代表你將來會是個好醫師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