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

回應:北京話有音無字的情形不會比閩南語少


借個場子。樓下一位網友,不知何故把他在此地的回應,成篇貼進我的訪客簿,想是對在下有所指教。對這個話題我其實興致不高,覺得比誰較正統,只是考據工夫,意義不大。但這位網友的宏論,起碼在開頭一段,有很明顯的謬誤。在我家直接回應雖無不可,總覺得有點不著邊際。追本溯源,是從時兄這裡起的頭,借此對那位網友做個回應,也才算有個脈絡。與本文離題了,時兄莫怪。

正如樓下自稱滿人的網友所說,滿語和北京話大異其趣。就算滿清入京三百年,彼此間不無影響,畢竟不能說北京話就是滿語。至於京劇,和滿州戲更無關係。上網查得的資料,都說京劇是十九世紀中葉,由來自安徽、湖北等地的地方戲曲匯合而成。我印象中還有一說來自河南,不過記憶做不得準。總之沒有人說出自滿州。

滿人入關以後,文化上的壓制其實不少,如薙髮令、文字獄。但語言文字是漢文化強勢,清朝自創的滿文終究只有宣示主權的效果,實際上幾乎全盤漢化。滿人未必放棄自己的語言,但正如愛新覺羅網友所說,清廷以少數統治多數,不強推自家母語是有其智慧的。

語言就跟人種一樣,經過千百年的交流相互影響,誰又能說誰是正統或是純種?很多人說河洛話裡保存了不少中原古音,我想確實有其道理。北京做為千年古都,胡漢輪番稱帝,是大雜燴的可能性更高些。可那又怎樣?純種比較高尚嗎?我想季常兄原意是批判對國語優越性的過度強調。在我家留言那位網友的長篇大論,除了一些不知典出何處的敘述之外,感覺正活脫是時兄批評的對象,只是換了一種語言罷了。

當年把官方語言稱為國語,彷彿在方言之上,其實不脫封建積習。個人以為老共稱之為普通話,取其工具性的意義,就挺好。各種語言本不應有高下之分,普通話也者,只是便於溝通罷了。至於台語保留了多少古音,很好。只不過我的感覺,就像前陣子聽說李白靜夜思的原版,在日本保存了下來,和我們從小到大讀的略有不同。很有意思,只是,那又怎樣?聽過就算了,我還是繼續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

 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