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

「小確幸」的小商榷


 引用文章:「我們都能是別人的小確幸」


現今大學生有這樣樂於助人的古道熱腸,無論如何是件值得鼓勵稱讚的事。算我毛病,明知新聞下方討論區眾聲聒噪,向來吐不出象牙,還忍不住要瞄一眼,看看鄉民反應如何。結果馬上看到有人留言,居然就在指摘作者媚日,用什麼「小確幸」這種字眼。隨後幾天,只要新聞標題內文出現這三個字,就會發現類似批評。鍥而不捨,也算蠻有意思。

老實說,鄙人未曾讀過村上的書,屬於走在流行末梢、沒看注釋就不懂「小確幸」是啥米碗糕那種人。但置通篇善意於不顧,單憑一個外來語,就送人家一頂大帽子戴,未免雞腸鳥肚。且不說這組新詞未脫漢語原意,沒提還不知出於日本文人之手;即使在日文,似乎也是新創的漢字組合。以今日地球村資訊流通之迅捷海量,想維持語言純淨,除卻外來語,那怕只是東洋舶來品,都是徒勞無功、不可能的事。很多人不曉得,日常生活中朗朗上口的「政治」、「社會」、「文化」、「經濟」、「哲學」、「化學」、「物理」等辭彙,其實都來自明治維新時代的日本,清末民初由學者引進中國(不只是台灣);當年譯家著重的是西學本體,才不會在字眼上跟日本人斟酌計較。

民族恩怨是一回事,但文化交流不能、也不必阻擋,否則難免故步自封,流於鎖國之譏。
 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