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,都什麼年頭了,為什麼還要有課綱這種東西呢?撇開意識型態,說穿了依舊是為了考試。統一考試就要有是非對錯的標準答案,定於一尊就沒什麼討論空間,無論如何得見個真章出來。
然而在多元價值體系之下,這些歧見並非不能化解。像「日據」或「日治」,語意上當然隱含價值判斷,每個人以自身對歷史的認知為出發點做出選擇,所見不同,認知難免會有差異,但不代表一定是對是錯。說不定大家都是對的,只是角度不同。我個人絕不相信,一個人選擇「日據」或「日治」來標誌那段歷史,就會自動去認中國或日本做主子,變成PLP的奴才。台灣人有那麼賤嗎?
歷史真相也許只有一個,觀察角度卻可能很多,從而產生不同詮釋,本是多元社會的常態。誰也沒有將自己詮釋強加於人的權力,尤其是政府。要我說,課綱不如廢了罷。怕只怕社會上根深蒂固的科舉遺毒,依然捨不得標準答案哪。
其實,我第一個想法是,為什麼還會有課綱這種東西呢?撇開意識型態,說穿了依舊是為了考試,統一命題標準答案,和多元社會理念背道而馳。然而那是根深蒂固的科舉遺毒,即使反課綱人士也不敢捅這馬蜂窩,只能在程序、文字等枝節打轉,要求恢復也才用沒幾年的所謂舊課綱。
假設一時廢不了課綱,能不能退而求其次,廢掉教科書審查呢?是的,這種事情依然存在。老實說課綱只是(也只能是)指導原則,審查制度才是背後靈,所有政治黑手、不論統獨都想染指的地方。換黨執政就換張濾網,隔離掉他不想要的東西,照樣洗腦。
所以同學,我不指望老大哥。只要有老大哥,他就會看著你。相反地,我覺得應該把選擇教科書的權力,下放給學校甚至班級,由實際上課的老師決定採用什麼版本。台灣有睥睨全球的教育水平,我相信絕大多數合格教師,都有審查教科書的實力。假設老師或學校不行,無論欠缺能力或從中搞鬼,沒關係,我們多的是怪獸家長。台灣不缺老大哥,台灣老大哥太多了。
當然這仍不免唱高調之嫌。首先是根深蒂固的科舉遺毒,一定會有人(而且是很多人),問考試怎麼辦?這種大哉問沒辦法有不唱高調的簡單答案,姑且略過。其次是台灣人普遍缺乏(尤其在政治場域)處理爭議的溝通能力,動不動要爭輸贏。選舉無可奈何,位子只有一個,一定有輸贏。然而無關國計民生的小事,甚至幾十、數百年前的陳年舊賬,也能宥於意識型態,無限上綱搞成僵局,真正令人氣沮。別的不說,像「日據」或「日治」一字之差,到底是什麼了不起的爭議?扯到背後「大中國」、「台獨」意識,真是夠了。如果我們現在還不能接受「思想無罪」,那刑法一百條是白廢了。你管人家腦子裡怎麼想!
當然「日據」或「日治」,語意上都隱含價值判斷。「據」很明顯,很多人都講過。有人問「治」便是「治理」,那裡不對了?其實稍微翻一下歷史課本,便不難發現「治」也有「盛世」之意,如「文景之治」、「貞觀之治」,除非現在歷史課已經不教了。認知這個層面,便不難理解某些人為何如此介意,覺得改成「日治」,是在P日本人的LP。你當然可以認為這些人想太多,然而字典裡幾萬個漢字,難道找不出另一個更中性的字眼?彼此溝通妥協各讓一步達到平衡,才是民主政治之道。
歷史真相也許只有一個,觀察角度卻可能很多,從而產生不同詮釋,本是多元社會的常態。誰也沒有將自己詮釋強加於人的權力,尤其是政府。每個人以自身對歷史的認知為出發點做出選擇,所見不同,認知難免會有差異,卻不代表一定是對是錯。說不定大家都是對的,只是角度不同。我個人絕不相信,一個人選擇「日據」或「日治」來標誌那段歷史,就會自動去認中國或日本做主子,變成PLP的奴才。台灣人有那麼賤嗎?
個人看法,史地公民這類社會學科,應該鼓勵學生儘量發表意見,多方面討論、辯論,甚至挑戰權威(所以不提自然學科,是因為科學的本質,本就無所謂權威之可言)。很難想像以現代信息之海量多樣,教育主管機關竟然還想只憑一本教科書,教給下一代所謂「正確」的歷史。不如讓學生經由與不同意見者的互動溝通,學習同一段歷史各種角度的詮釋,以及從中如何保留歧見尋求共識。這是基本的民主素養,而看起來,台灣社會似乎還很欠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