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

《新聞》台灣俗諺拷問劉兆玄


看到新聞中邱議瑩、陳亭妃兩立委,拿一句台灣俗諺拷問劉兆玄。雖然立委問政無厘頭兼沒水準,已經是多年沉疴,看了仍舊不免有氣。那筆被刪掉的台語認證預算到底是什麼內容,有無翻案必要,理論上,才應該是選民關注的議題。新聞卻全是立委張牙舞爪的質詢,彷彿不辛辣就沒有市場。這是另一項多年沉疴,姑且不提。

術業有專攻。立法委員成天搞選民服務,和三教九流打交道,嘴皮功夫是職業需要。官僚系統出身的官員各有專長,語言能力未必突出,不影響他的績效就好。劉兆玄績效如何可受公評。倘若有一天他下鄉競選乞討選票,語言能力或許真正成為弱點。行政院長無論對總統或立法院負責,會不會說多少台語、客語,都未必有多重要。身為選民,他若有解決當前變局的能耐,我才不在乎他媽說的是什麼話;要是沒那本事,就下台一鞠躬,會十種母語也沒用。

儘管我對當前母語教育諸多批評,但我確實支持由政府編列預算復育母語,問題在於做法如何罷了。但部份人士,尤其是靠血緣臍帶關係當選的政客,過度強調母語的重要,甚至優越,很難不令人反感。如果說劉兆玄需要為不會說台語而感到尷尬甚至羞愧,我那直到過世還不會說國語的外婆,難道真是祖上失德嗎?拜託,他們只是生活中缺乏使用其他語言的環境罷了。在今天的民主社會,又不是什麼難以解決的問題,也不一定要把別人的母語通通學會才行。

政治人物和推波助瀾的媒體,常常對明明不諳自家母語的人士做出無理要求。我尊重每一個人的母語,因此絕不會要求別人說我的母語。行有餘力不妨多學幾種,日常生活中使用什麼語言,大可以隨機應變。我當然知道與人交往的時候,落幾句對方的母語,能夠有效拉近彼此距離;卻不會反過來,要求客人非說我的母語不可。那不是什麼待客之道罷。台灣人好客的傳統,如果被政治人物糟蹋得慳吝自閉,才真正是悲哀兼祖上失德。

有些人侈言尊重母語,卻連對其他人的基本尊重都做不到。立委就不用說了。上一篇討論母語教育的文章,有位署名Winston的網友留言,掠下一則內燃機的運作原理,叫我譯成台文。他顯然沒抓到主文通篇上下討論的重點,竟還大喇喇扔作業要人做這做那。沒禮貌的傢伙,跟立委一個德性。老實說,畢業之後我雖然並未以此為生,但是和內燃機相關的科目,倒是一路唸到大學,由中文讀到英文,還不敢自稱專業。至於機車行學徒所謂「專業」的台語,很多源自日語的音轉,而日語則出自英語和其他歐陸語言。這種東西要我譯成台文,我不如直接把英文版貼出來給你看。反正現在台語的拼音,看起來和英語也差不多。

復育母語是件好事,但復育到什麼程度需要斟酌。國家社會要往前走,這個世界不會停下來等人。Winston說,連國中程度的技術都無法傳承的語文遲早消失。我想如果這樣就會消失,那消失了也沒什麼可惜。希望大家思考的是,你要傳承的是技術還是語文?若是前者,只要有傳承的需要,總會想出一套辦法,是什麼語文難說,也沒那麼重要。如果沒有人要傳承,就算有十種美麗的語言傳述,終究也只是故事罷了。語文本身也可作如是觀。只不過語文倘若也死掉,就連故事也沒得說了。

過去政府為推行國語而壓抑母語,我認為是執行過當的歷史錯誤。但糾正錯誤的同時,得小心不要掉進另一個錯誤。強要每個人說母語,就是鐘擺另一頭的錯誤。每個人的母語,都有權獲得尊重;但沒有人有權要求其他人,包括政府官員,必須說自己的母語。那不叫尊重,叫鴨霸。
 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