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

臉書集錦 2017

現在小孩肯用成語,不錯了,要鼓掌。

書袋掉得不夠深,要用「戰慄觳觫」才威。

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

「捐獻」也是人權嗎?



雖然覺得作者的重點可能在「誤解和歧視」,但是同一篇文章裡放進太多議題,難免失焦。對我來說,「接受」輸血和器官捐贈,和「捐獻」血液和器官,是全然不同的議題。前者是救命,即使只談效益,如果愛滋患者在醫學上確實有可觀餘命,當然沒有理由將之屏除於「接受」捐贈的行列之外,這是基本人權。但是「捐獻」血液和器官也是基本人權,要列入平權來討論嗎?我以為頗有商榷餘地。

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

《新聞》人體發電


個人以為英國編劇的思路,比大砲議員深刻得多;但吹牛皮的本事,顯然梁某人遠遠勝出。一座電廠,嘖嘖!

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

《回應》活在謊話中的一群人


不同時空背景的無論人事物,價值都未必可以等量齊觀。我倒很想知道「黑貓」作者,有沒有問過他阿嬤,多少紅蟳換了多少米?

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

《臉書》 百分牌樓

 



我的美感很差,要我用絕對值為這座百分牌樓打分數,實在很困難。剛好網頁旁邊有三幅廣告,拿來比一比好了。

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

《回應》出國旅遊也要有些水準


「鄒馬蓋」是客家話沒錯。原PO的族群針對性強,尤其最後一句話,被人給噓爆。或許因此沒有記者轉貼,有點可惜。

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

《回應》說好的西敏寺只路過

我是自由行遊客,倫敦西敏寺一帶,剛好也是從地鐵西敏站二號出口進出。如果是自由行,我會建議至少留半小時以上,五分鐘實在太短,但團體趕行程有時候沒辦法。


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

《新聞》候選人露鳥尿尿

 


這是公德心的示範:以後蹓狗不但要準備屎袋,還要準備尿杯,才不會影響環境衛生;最好訓練狗狗自己兜,主人就不用麻煩了。

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

《回應》全台大停電,都是我的錯!


 回應:815全台大停電,都是我的錯! - 從外雙溪看世界 2017/08/21 17:38


我也要認錯。我沒有早點發明便攜式個人發電機,虛擲上天賜予人類的大禮。想想,體溫可比地熱,呼氣便有風能,就說天然氣吧,嗯,多吃幾顆蕃薯也是取之不竭。一家人餐桌上手牽手,便是基礎的分散式電網。全國八百萬戶,網網相連到天邊,別說核一二三四,連大潭小潭都可以統統廢掉。

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

《新聞》專家看大停電


2017.8.17 11:41:21

台電用詞只差一字,太容易混淆。我相信郭位指的應該是「備轉容量」,畢竟會不會跳電要看這個數字,而不是「備用容量」。簡單說,法定15%的「備用容量」指「今年度」可上線電量,包括維修中以及因政治因素不得使用的機組。「備轉容量」則是「每天」預估尖峰用電,相對當日最大發電量的比率。

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

《臉書》815全台大停電

 

Talking about 'the wisdom of the government’s', could it be a little bit higher than zero, I hope. 🧐

2017.8.24 8:45:46

有種「一路走到黑」的fu

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

《新聞》美建議造「微型潛艦」


老美的潛台詞:你們反正死活造不出來,遲早要跟咱們買,這幾條老舢舨就可以去化了。

2017.8.11 8:36:32

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

考生家長看李家同教授所說「爾虞我詐的升學制度」




身為今年考生家長,讀過李家同教授「爾虞我詐的升學制度」一文,真格是感慨萬千。我兒讀了一年工科,不能忘情於本來志趣,決心重考醫學院。醫牙科系熱門,即使加上公費和軍校體系的國防醫,不到70級分則機會甚微(繁星除外)。因此這個小學群可以視為全體聯招的縮影,一樣有前中後段班之分,李教授所提的現象,幾乎都看得到。

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

《回應》我這樣轉型,行嗎?

哈,每見有人想拆老蔣銅像,就想起小時候看的張系國小說「銅像城」:數千年的黨爭、教爭,每當首都易幟,便將城中心的領導者銅像熔燬重鑄,還得比原來更大;以致到了後來,光是熔像重鑄就勞民傷財足以亡國。且看萬一「轉型」成功,會不會有人想熔了老蔣的像,換上自己的臉?

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

《新聞》交通數則


配合部長的英明指示,可以設計一道能夠錄影存查的金箍,上工時唸緊箍咒鎖緊,休息時鬆開,以符合「拘束」二字。同時比起手銬腳鐐,也更加人性化一些。

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

如何從納粹變裝事件得到教訓



近來少寫評論文章,這件事卻有點不吐不快。說實在,從總統府發言譴責,到教育部削減補助,校長辭職負責,個人感覺頗為錯愕。倒不是說前述一連串作為(譴責、罰款、辭職)不應該,而是看起來做大人的只想迅速平息風波,找人出來挨板子,而不是藉這個機會教育學生以及社會大眾:納粹的本質是什麼?為什麼變裝納粹遊行不應該?後面這個疑問很多人有,但理性討論的聲音很難出頭,反而很快淪於政治場域常見的「挺」與「不挺」情緒性二分法,口水淹沒一切。